简介: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4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精选7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2024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精选7篇)》。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精选7篇)由范文网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第1篇:归园田居 其三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 (其三)》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 (其三)》教学设计
●马艳玲 ●盘龙区云波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高级教师,昆明市学科带头人。从教以来,敏而好学,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然、朴实、干练、刚柔相济的教学风格深得学生的喜爱。曾获云南省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竞赛一等奖、美文诵读单项特等奖。始终践行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区获奖。
教育格言: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
《归园田居 (其三)》教学设计
此教学设计代表罗蓉名师工作室多次送课并获得好评
教材分析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在南山下种豆,”草盛豆苗稀”,很显然他不善于种田,但是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在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裳,而他毫不在意,说”但使愿无违”.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但把这首诗和作者的其他诗结合起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陶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在雕琢诗风弥漫文坛的魏晋时代显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钟嵘《诗品》仅把陶诗列为”中品”.陶诗朴质的风貌实际上开启了隋唐诗风的先河。这首诗朴素如随口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统一,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形成陶诗的艺术特点。
学情分析
每个孩子都是一名充满诗性的诗人,他们与古诗的对话,也正是建立在诗性的儿童世界里的。细细研读这首古诗,生字不多,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识字能力的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因此,生字教学主要以自学为主。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领会其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对诗句含义适当讲解,不宜作烦琐分析。重点在于对陶渊明思想的初步认识。为孩子升入初中后,进一步学习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归园田居(其三)》。
2.了解陶渊明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描绘的田园生活情态,感悟诗人保持自己清高节操、不与污浊社会同流合污的志向。
3.初步感受陶诗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歌内涵和诗人思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忆 古人诉说
1.吟诵古诗,追忆情怀
你们即将小学毕业,在六年的学习时光里,你们一定诵读过许多古诗吧,你最喜欢哪一首或者哪一句?
(指名吟诗,评价引导)
这些古诗如歌如画,有苦有乐,是诗人在向我们诉说。
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再来听听诗人的诉说吧!
2.激趣导入,板书诗题
《归园田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写的一组诗,一共五首,我们今天学习其中第三首。(齐读诗题)
”园田居”是陶渊明为自己乡下的住所取的名字,”归”乃回到。这首诗就是陶渊明回到乡下的”园田居”,隐居生活大约一年后所写的。(再读诗题)
二、读 《归园》其三
1.检查预习,通文识字
通过预习,相信你们一定能把字音读准了。(指名逐句读诗)
①多音字正音:根据意思选择读音”盛”“兴”“荷”“长”.②难读字正音:”秽”看偏旁理解字义。
2.注意停连,读出节奏
按这样的韵律,自己试一试,停顿处注意:声断气不断,音段意相连。
三、品 诗中景色
1.再读古诗,诗中有画诗中描绘了什么?
2.交流互动,引导生疑
理——除
荷——扛 对比、辨析,体会诗人的悠闲、随性。
沾——湿
在这月下,陶渊明心中……?
不急,让我们先来了解陶渊明。
四、悟 诗人情怀
1.师生共述,了解生平
…… 此处隐藏17392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024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精选7篇)




该篇《2024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精选7篇)》范文为DOC格式,范文网为全国知名范文网站,下载本文后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网址:https://www.zhsm.net/a/332j6xk.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