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4《杨氏之子》教案及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2024《杨氏之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读通课文。
2.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对话以及对“未闻”、“应声答曰”的辨析来体会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古今文对照背诵课文。
4.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会对“氏”、“未闻”的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解读课题,迁移运用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读读题目,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姓杨人家的儿子)
2.这是古人的说话方式,请你也试着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对古文中的“??氏”迁移运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姓用这种古人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张氏之子,董氏之女??)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姓切入,抓一个古文中典型的语言点,使其对“??氏”能够迁移运用,并做到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
二、读懂字词,读准停顿,读通古文
1.放声自由读课文,争取把文章读通顺。
2.指名读,组织交流,呈现难点。
导语: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做一件事:注意听,把几位同学读得不一样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交流不同之处,老师随机在黑板上划出。)
设计意图: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而学生读得不一样的地方正是他们感到困惑之处,教师将其定格。让学生在下面的朗读中能不遗余力地直指读懂、读通课文的目标,让学生的读书有更强的指向性。
3.聚焦难读的句子,建议关注解释。
导语:同学们,这些句子读得不一样,就是停顿或者读音有所不同。老师建议大家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读懂句子,了解大概意思,再想想到底该怎么读。
4.解决难点,以不同方式展开。
●孔君平诣其父。
①指名学生读。
②学生结合注释知道:“孔君平”是一个人名,“诣”指的是拜访。
③学生再读句子,同时老师划出停顿,齐读。
●乃呼儿出。
①学生联系上文,“父不在”:父亲不在家。结合注释知道“乃”是“于是”的意思,继而了解句子大概。
②再读句子,读准停顿。
●孔指以示儿曰。
老师根据学生的释义,同时在句子上划出相应的停顿。
①学生结合注释,说句子的大概: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对他说。
②指名读,齐读,再次强化正确停顿。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学生理解现在的“家禽”:家里养的鸡、鸭、鹅等。
②学生结合语境,对文中的“家禽”分别释义:“家”指夫子家。“禽”:鸟类。“家禽”指的就是夫子家的鸟。故而明白中间应停顿。
设计意图:对于古文朗读中的停顿,其实是借助在读懂古文的基础之上。这一环节把读准停顿和疏通词句相糅合,使两者能相辅相成,相互推进。要读通古文,必得先疏通词句,所以在这个环节上,聚焦难点,充分展开。
5.注意停顿,读通古文:现在就请你再读一读课文。注意停顿,相信你一定能读得更通顺。
6.了解故事大概:课文读通了,对发生在杨氏之子身上的事也一定有所了解了。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概。
设计意图:读通了古文,对意思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已是水到渠成。到此完成了对古文第一层面的解读,使学生能够真切地看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进步:从读不通到能读通,再到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说这个故事,真是步步晋阶。
三、定格对话,品味聪慧,读出韵味
1.师生对读,体味巧妙。
(1)创设情境,师生角色定位后合作对话。
(2)结合情境,对词句再解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课文,引导学生逐字理解。)
“此”──学生:这个(杨梅)。
“果”──学生:水果。
“君家果”──学生:你家水果。
“此是君家果”──学生: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水果。
(3)对读词句,体味聪慧。
导语:果然是对答如流,不过我现在不是整句说,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说,看看你们能否对上来。
我说“果”,学生对:禽。
我说“君家”,学生对:夫子家。
我说“君家果”,学生对:夫子家禽。
我说“杨梅是君家果”,学生对:孔雀是夫子家禽。
(4)引导学生从对话中去发现巧妙之处。((①都是以姓作文章②孩子漂亮地回击)从而体会其机智智慧。引读第一句:多么聪明的孩子,所以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学生齐读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随机点击:“惠”通“慧”,通假用法)
…… 此处隐藏6489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024《杨氏之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该篇《2024《杨氏之子》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为DOC格式,范文网为全国知名范文网站,下载本文后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网址:https://www.zhsm.net/a/9k67o7s.shtml
上一篇:2024《野兔》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