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4《全等三角形》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2024《全等三角形》教学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全等三角形》教学反思7篇,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的成长在于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和进行教学反思,下面就是我对我的这一节课的得失分析。
本课为本章的起始课,主要是一些基础的概念和性质,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学生的直观感知和情感体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全等现象和全等图形引入,借助直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增添了许多教材中没有的一些常见图形和课例,由易到难充分展示,给学生提供一个观察、思考的平台。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总结归纳出概念和性质,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识图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经历了观察、操作、思考等思维过程,而这样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真正理解和把握,符合学生思维发展,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图形的变换,让学生在不同的图形中寻找对应元素,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之中,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适时点拨,及时引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让学生从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提高了技能,经历了数学活动,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不足之处:由于准备时间不够充分,在一些例子的设置上没有完全注意到学生的差异。如问题三,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时,设计的图形较为复杂,致使一些基础较弱的同学解决此题较为吃力。
本节课先复习旧知识,再提问学生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要六个元素分别相等式入手.在每个环节的安排中,突出了问题的设计,教师通过一个个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激发起来,从而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1、猜想入手,激发学习兴趣。猜想是学生感知事物而获取知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老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从满足一个条件相等是否可保证两三角形全等,满足两个条件相等是否可以保证两三角形全等,满足三个条件是否可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一系列的猜想中,引导学生一个个落实,进而得出三边分别相等可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较好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做出猜测后,把自己的思维与所学的知识连在一起,主动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操作验证,培养探索能力。在探究SSS定理时,教师展现的猜想过程清楚明白,给学生今后的探索方向提供了模式。
3、得出SSS定理之后,例1的分析比较到位,特别是多媒体展示了思考方向,注意了数学语言的表述,给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
4、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有层次地安排了学生思考,同桌交流,小组合作;
5、重视了教师的示范作用。用SSS定理证明几何题,教师首先做出准确的示范,让学生一开始就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
6、练一练部分部分学生看不出由BD=CE证明BE=CD的必要性,下次宜将两个三角形撤开展示,从而理解证明这一步骤的理由。
本节课的目标是应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进而得出线段或角相等。
本节课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二,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看似简单,仔细研究后才发现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处理不好可能难以成功。备课时发现本节课的难点就是处理从确定一个三角形到得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环节,以及让学生判定时注意寻找条件的时候是两边夹角。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学生相互交流验证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圆满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反思整个过程,我觉得做得较为成功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设计整体化,内容生活化。在课题的引入方面,以学生动手做、裁剪三角形,这既复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判定方法一,又很好的过度到确定一个三角形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上来。把知识不知不觉地体现出来,学得自然新鲜。数学学习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 此处隐藏2645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024《全等三角形》教学反思




该篇《2024《全等三角形》教学反思》范文为DOC格式,范文网为全国知名范文网站,下载本文后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网址:https://www.zhsm.net/a/9jjy26w.shtml
上一篇:2024《青蛙写诗》教学反思
下一篇:2024《上学路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