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4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精选4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2024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精选4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精选4篇)由范文网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杨修之死教案教学设计”。
第1篇: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
执教:安徽省灵璧中学 徐晓
教学目标:
1、简述故事,梳理情节。
2、概括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从分析人物入手,多角度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多角度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三国演义》的主题词,它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这个主题词告诉我们:要淡泊名利,不要争名夺利,因为名利等东西会随着“滚滚长江”逝去,“是非成败转头空”,没有必要计较。有人说“阅读名著,犹如奔赴一场盛宴,在历史的隧道口抽干、分化,然后留下思索„„”这节课,我们将穿越杨修的骨骸,去嚼一嚼名著留给我们的味道。
出示课题《杨修之死》
二、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1、简述故事,梳理情节。
2、概括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从分析人物入手,多角度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
明末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为什么呢?因为水浒教人造反,三国教人谋略。”“三国演义中,刘备的EQ比较高,明明是个无赖,却有关羽和张飞舍命相随,三顾茅庐就收买了诸葛孔明的一生,致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检查预习:
1、简介作品、作者及相关人物。
本文作者 罗贯中 ,名本,字贯中,号 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 章回体 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2、生字及解词:(见课件)
3、初读课文,指出文章的主要人物及故事结局。
四、速读课文 自主思考: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事件 曹操的心理反应
改造花园门事件 虽称美,甚忌之
分食 一盒酥事件 心恶之 梦中杀人事件 愈恶之
告发曹丕事件 愈恶之
教植斩门吏事件 大怒,亦不喜植
代作答教事件 已有杀修之心。
五、初步探究:
(1)主簿是一个什么官职?那他与曹操是什么关系?(君臣关系) (2)杨修因什么事件而死?(鸡肋事件)
(3)其他事件是依据什么安排先后顺序的?文章运用了什么叙事的方式?有什么好处?
按曹操对杨修的忌恨程度为序。从心甚忌之—心恶之—愈恶之—愈恶之—操大怒,亦不喜值—已有杀修之心,层层加深。
(明确:本文运用的是插叙。古典小说的插叙,大致可分为四种:临时插、事前插、事后插、附带插。本文属于事后插。所谓事后插,就是在一件事写完之后,再补充交代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或其他情节。本文先记叙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再插叙杨修被杀的缘由,即曹、杨二人矛盾的形成过程。这种插叙的运用,能使事情的前因后果更加完整,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曹操杀修之心早已有之, 1 要找一个堂皇的理由以免旁人猜忌,用插叙是为了揭示这种阴暗心理的逐渐发展过程,说明杀修的真实意图,用插叙,追述“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意”的事实。)
六、提升探究——解读自我:杨修该不该死?
有人说,鸡肋事件只是一个借口,导火线,杨修之死曹操要负全部责任,也有人认为杨修之死是咎由自取,不论是谁的责任,似乎争论点都集中在这两人的性格上,性格决定命运,到底这二人是怎样的人,《三国演义》留给我们的就只有这些事件,我们不妨就事论事,看看他们各自都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下面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杨修到底该不该死?
1、发表自己的看法。请用格式:
…… 此处隐藏14826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024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精选4篇)




该篇《2024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精选4篇)》范文为DOC格式,范文网为全国知名范文网站,下载本文后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网址:https://www.zhsm.net/a/331xrb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