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4华师语文教学研究试卷(精选8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2024华师语文教学研究试卷(精选8篇)》。
华师语文教学研究试卷(精选8篇)由范文网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华师在线语文教学研究”。
第1篇:华师在线语文教学研究
1.第1题
阅读下列文段,从画横线的文字中概括出两个主要信息点,并就其分别简述自己的认识。
“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故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8月版,第138页。
您的答案:
答:叶圣陶先生的这几句话讲了两个意思。一是什么是语文,“语文”的命名来由、理据;二是怎么学语文,主张学语文应当听说读写并重,不可偏废。
1、语文是分书面语和口语。口语就是“语”,书面语就是“文”。合起来就是语文。语言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的,但是我们在认识其重要性方面。必须要客观的对待。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采用其不同的语体形式。
2、“语”和“文”在实际学习、生活要放在同一高度上,给予近乎相等的重视。充分认识语和文的关系对语言有很大的指导性作用,只学书面语,不练习听说,到一定阶段也会对书面语的学习有消极的影响。
我是这样认识的:
1、语文是源于口语的。我认为写作能力如文章所说“文本与语”是源自于口语的,经过书面化的处理和细腻的构思最终形成,所以如果想写出好的文章就要注意生活中对语言的积累。
2、想要提高语文能力就要做到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并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四项功能里都将代表我们的语文素质,但是考试的时候只靠一项,这就造成了我们能力的缺失。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45
2.第2题
以下是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表述语文课程性质的文段,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⑴如何理解此文段中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
⑵联系实际,谈谈语文教学应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
您的答案:
(1)如何理解此文段中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
答:前句为两个分句。前一分句指出“语文”的工具性。后一分句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后句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二者有机统一。下面谈谈对两句逻辑关系之粗浅认识。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训练离不开方法的指导,要引导学生掌握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培养他们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判断、分析、推理、创新的思维能力。语文训练要联系社会生活,符合实际需要。
人文性是语文的鲜明特征。新大纲明确规定“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教学最终目的在于育人,即教学生学会做人,正确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之共同和谐发展。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吸纳语文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滋润灵魂,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境界,形成健全人格。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机械割裂。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都应以学生为主题,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语文教学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发展。当然,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哲学课,离开语言文字的运用,人文教育就成了空洞的说教。同样,忽视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便成为没有灵魂的文字游戏。注入了人文精神的语文才会成为最具生命活力的学科,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渗透人文教育,方能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偏废而应有机结合,使之相得益彰。
(2)联系实际,谈谈语文教学应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
…… 此处隐藏20404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024华师语文教学研究试卷(精选8篇)




该篇《2024华师语文教学研究试卷(精选8篇)》范文为DOC格式,范文网为全国知名范文网站,下载本文后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网址:https://www.zhsm.net/a/32ju6jc.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