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4申请换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7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2024申请换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7篇)》。
申请换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7篇)由范文网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第1篇:大班数学活动《水果换一换》教学反思.韦向欣
大班数学活动《水果换一换》教学反思
官渡区和润幼儿园
韦向欣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下面我就对大班数学活动《水果换一换》进行课后教学反思。
一、幼儿园数学活动现状(出示PPT,不说)
《指南》中提到:要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能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是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幼儿来说是相对难理解的活动过程,从而一节数学活动下来,孩子们能够实际掌握的知识特别少,并且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
二、评价学习(出示PPT)
1、(PPT:学习内容)大班数学活动《水果换一换》选材新颖,内容安排合理,适量,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规律。大班的幼儿,对于等量代换这个数学概念,处在一个认知的阶段,对物品间一对一的交换能很好地掌握,但是对于一对二,二对三,数量间一个转换的过程,掌握起来难度很大,但是等量代换的掌握,能发散幼儿的数学思维,提升逻辑推理能力,所以我们选择了它作为我们的教学内容。
2、(PPT:活动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抛出问题,接着,幼儿探索尝试解决问题,然后,幼儿与教师一起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幼儿用总结出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使得幼儿基本掌握了等量代换的方法,游戏环节中,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物品间数量的代换,基本完成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中的第一点和第二点。目标中的第三点在最后水果店的游戏中得以体现,孩子们将所学的等量代换的方法加以运用,换到了喜欢的水果,从中体验到了换购的乐趣。
3、(PPT:学习环境的创设)
首先,大班数学活动《水果换一换》中,交换规则的给出,让幼儿了解到等量代换的前提,那就是要按规则来进行代换。
其次,教师能围绕课程内容准备数量充足且有层次的材料,为幼儿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和条件。如:教师给幼儿准备了两张不同的操作卡,一张红色空白的操作卡,一张蓝色有提示的操作卡,从活动中看出,红色操作卡的使用,是让幼儿对数量的倍增加以巩固,蓝色操作卡的使用,是在幼儿掌握了等量代换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拓展训练。
然后,黑板上老师的操作卡和PPT课件的运用结合,使得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清晰、明了。黑板上给出每个环节的规则及解题思路,当幼儿操作后,教师在PPT课件上进行结果的验证,体现出了数学活动严谨的的特点。
最后,课程结尾游戏情景的创设,让幼儿亲临到水果店,更好的将所学的等量代换的方法运用到水果交换中。
4、(PPT:教师的教育行为)
首先,教师语言生动,教态亲切,大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思路清晰,过程层次清楚,衔接自然,重难点突出,知识点的掌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即:先让幼儿掌握物品间数量的叠加关系,再深入到物品间数量的二次转换。 其次,活动中,教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能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合教师的方法讲解,进行思维的拓展训练,从而达到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出示了规则:一个苹果可以换两个橘子后,教师提问:“那么两个苹果可以换几个橘子?”幼儿口答。教师再次提问:“那么三个苹果可以换几个橘子呢?幼儿操作。”幼儿教师并没有直接在黑板上演示,而是让幼儿在操作卡上操作,并分享结果,教师才进行验证,做出小结。
接着,教师采用了启发式的提问,且提问简洁明了,具有引导性。如学习二次转换环节,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规则1个苹果可以换1个梨,1个梨可以换4个草莓后,紧接着在黑板上按照以上规则的格式提问:“那么两个苹果可以换几个梨,也可以换几个草莓?”这样一来,幼儿在接下来的操作中,有了探索的方向。
…… 此处隐藏17682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024申请换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7篇)




该篇《2024申请换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7篇)》范文为DOC格式,范文网为全国知名范文网站,下载本文后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网址:https://www.zhsm.net/a/31r2y0o.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