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4《登幽州台歌》朗读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2024《登幽州台歌》朗读教学实录》。
《登幽州台歌》是体现陈子昂诗歌主张的代表作。它的出现,标志着齐梁浮艳、织弱诗风的影响已一扫而空,盛唐诗歌创作的新潮即将涌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幽州台歌》朗读教学实录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登幽州台歌》朗读教学实录1
一、【设计理念】
古诗的教学,是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穿越时空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与辉煌。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鲜活的画面、优美的旋律、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也就是说,知人论世,学生才能读懂诗歌,读出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
二、【教材简析】
《登幽州台歌》是一首登高望远、吊古伤今的精神悲曲,是一曲在悲愤中用泪和恨高呼的生命悲歌。这首诗篇幅短小,仅仅二十二个字,但是每一个字却都有千斤之重。读之似有厚重水泥板层压之感,然后能明白陈子昂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以及怀才不遇、理想破灭的那份孤寂。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悠、怆、涕”等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怆然”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并尝试背诵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诗歌的音韵、情感,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
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诗的意境,品味诗人的悲叹。 难点:通过诗歌赏析初步感受盛唐气象。
五、【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2.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上课导入:
师:(播放音乐)平时大家积累了许多古诗,想和老师对对诗吗? 出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习古诗的热情]
二、解诗题,知作者
师:你知道作者哪些诗或事?从题目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唐代诗人······
三、“三读”知诗意
1、趣读,体会音韵美
师:要你来读,你怎么读?
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师:纠正读音“怆”翘舌后鼻韵,强调节奏停顿。
师:一首诗不但是一首动听的歌,更是一幅生动的画呢!来,请闭上眼睛仔细听老师朗读这首诗,你透过诗里的文字去想象画面(配乐)
师:同学们,这个时候呀,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一个画面?听了他这样的描述,你有怎样的评价?
师:古代仁人志士,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时,在理想破灭时,都会吊古伤今流露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之感。请闭上眼睛,再来听一遍(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师:请睁开眼睛接下来像老师那样,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来读这首诗。前两句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多了一个停顿,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感受诗情画意。把诗句中的景物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当然,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深化理解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意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3、背读,感悟情感美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里,了解文本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最终熟读成诵,体现扎实有效的教学]
四、赏析诗歌
师: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4句,却展现了一幅境界浑厚,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同学们,你觉得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受到诗人内心那份孤独落寞呢?
前面两句中两个眼中“不见”,却是内心渴望相见,反笔所写,无明君可见,这样更能凸显诗人内心的悲恨落寞。
后面两句写登高眺望空间的辽阔无垠、浩瀚无边。天之高,地之广,若功成名就,会有曹操观碣石的豪迈,而此时一事无成,高广反衬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独、涕”二字深含慷慨悲愤之情。
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八、【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
趣读---体会音韵
“三读”
听读---想象画面
背读---感悟情感
九、【作业】
1、默写这首诗。
2、参观子昂故里。
《登幽州台歌》朗读教学实录2
教材分析:
…… 此处隐藏3764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024《登幽州台歌》朗读教学实录




该篇《2024《登幽州台歌》朗读教学实录》范文为DOC格式,范文网为全国知名范文网站,下载本文后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网址:https://www.zhsm.net/a/1gbixjs.shtml
上一篇:2024《登岳阳楼》课堂教学实录
下一篇:2024《邓稼先》余映潮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