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4历史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2024历史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4、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暴政引起民愤
(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1、建立: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
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公元前771 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 (1)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
(2)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的成就:
(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代表是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现铜镜。
(2)商周时期:
①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②特点: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3)代表:
1、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2、四羊方尊(造型奇特);
3、利簋[guǐ]
2、制作工艺高超:
(1)成分:铜、锡、铅;
(2)方法:泥范铸造法
二、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的含义: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发现意义:
(1)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特点: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
2、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动荡的春秋时期
1、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 此处隐藏1772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024历史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该篇《2024历史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范文为DOC格式,范文网为全国知名范文网站,下载本文后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网址:https://www.zhsm.net/a/43txjk.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