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4晁君成诗集叙文言文阅读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2024晁君成诗集叙文言文阅读答案》。
现代文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5种,常见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小说、散文、剧本。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晁君成诗集叙文言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晁君成诗集叙文言文阅读答案
“达贤者有后,张汤是也。”张汤宜无后者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扬雄是也。”扬雄宜有后者也。达贤者有后,吾是以知蔽贤者之无后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吾是以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有后也。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名者,古今之达尊也,重于富贵,而窃之,是欺天也。绝民欺天,其无后不亦宜乎!故曰达贤者与.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吾常诵之.云尔。
乃者官于.杭,杭之新城令晁君君成讳端友者,君子人也。吾与.之游.三年,知其为君子,而不知其能文与诗,而君亦未尝有一语及此者。其后君既殁于京师,其子补之出君之诗三百六十篇。读之而惊曰:嗟夫,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今吾尚不能知君之能诗,则其所谓知君为君子者,果能尽知之乎。君以.进士得官,所至民安乐之,惟恐其去。然未尝以一言求于人。凡从仕二十有三年,而后改官以没。由此观之,非独吾不知,举世莫之.知也。
君之诗清厚静深,如其为人,而每篇辄出新意奇语,宜为人所共爱,其势非君深自覆匿,人必知之。而其子补之,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将必显于世。吾是以益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必有后也。昔李郃为汉中候吏,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馆于郃。郃以星知之。后三年,使者为汉中守,而郃犹为候吏,人莫知之者,其博学隐德之报.,在其子固。《诗》曰:“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选自《苏轼文集》,有改动)
【注】①岂弟(kǎi tì):即“恺悌”,和乐平。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与之游三年游:交往
B.博辩俊伟,绝人远甚绝:超过
C.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微服:改变常服以避人耳目
D.其博学隐德之报,在其子固报:回复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达贤者与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吾与之游三年
B.乃者官于杭绝人远甚,将必显于世
C.君以进士得官郃以星知之
D.吾常诵之云尔举世莫知之也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3分)
(2)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3分)
(3)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3分)
4.作者认为晁君成“有其实而辞其名”,请依据文章简要概括其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D(回报)
2.A(前者是连词,后者是介词)
3.(1)贤人是百姓依靠他来生存的人,(蔽贤者)却蒙蔽他,这是断绝百姓的生路啊。(评分建议:“所以”,“绝民”,判断句,各1分。)
(2)诗歌的旨意虽然隐晦,但它美妙高明之处,还是有可以用语言表达、指明的。(评分建议:每句各1分。)
(3)至于一个人是贤能还是不才,他的(思想)是深刻还是愚昧,难以知晓,(这)大概比(理解)(他的)诗歌更困难啊。(评分建议:每句各1分。)
4.①有其实:晁君成的诗歌清厚静深,语言清新。
②辞其名:晁君成隐藏自己的才能。
(评分建议:每点各2分。)
【附参考译文】
通达贤德的人一定会有有作为的后代,张汤就是这样的人。张汤本来是应该没有后代的。没有真才实学而窃取虚名的人不会有有作为的后代,扬雄就是这样的人。扬雄本来是应该有杰出后代的。通达贤德的人有杰出的后代,我因此知道壅蔽贤者的人就不应该有杰出的后代。没有真才实学而窃取虚名的人不该有杰出的后代,我因此知道有真才实学而不享其名的人会有杰出的后代。贤德的人,是民众赖以生存的人,而壅蔽扼止贤能的人,就是要堵绝百姓的生路。有名望的人,是古往今来通达世情而受人尊敬的人,有人看重名望所带来的富贵,于是窃取了这个名声,这是欺骗上天。堵绝百姓的生路,欺蒙上天的神明,因此他不会有贤明的后代,这难道不应该吗!所以说:贤达的人和有真才实学而不享其名的人都会有杰出的后代。我常常这样说。
…… 此处隐藏1387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024晁君成诗集叙文言文阅读答案




该篇《2024晁君成诗集叙文言文阅读答案》范文为DOC格式,范文网为全国知名范文网站,下载本文后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网址:https://www.zhsm.net/a/2k3rba.shtml
上一篇:2024歪儿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
下一篇:2024泊舟盱眙古诗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