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怎么样(推荐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怎么样(推荐3篇)》。
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怎么样 第1篇
范注《文心雕龙》“注论可通”体现在诸多层面,由字词溯源深入义理考释,由章句辨析阐述核心概念,由文脉转承启发文意联系,不同层面的相互融通搭建了范文澜对《文心雕龙》的认知体系。
(一)核心概念解析中的论辩呈现。《文心雕龙》首篇为《原道》,作为开宗明义的核心概念,对于刘勰所谓“道”何,诸家便有不同的理解。范文澜立足《文心》原文,并以《周礼》、《儒效篇》考之,对“道”之内涵做出定位:“按彦和于篇中屡言‘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夫岂外饰,盖自然耳;’‘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综此以观,所谓道者,即自然之道,亦即《宗经篇》所谓恒久之至道。《周礼》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其四曰‘儒以道得民。’郑注曰‘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孙诒让疏云‘儒则泛指诵说诗书,通该术艺者而言,若荀子《儒效篇》所称俗儒雅儒大儒,道有大小,而皆足以得民,亦不必皆有圣贤之道也。’彦和所称之道,自指圣贤之大道而言,故篇后承以《征圣》《宗经》二篇,义旨甚明,与空言文以载道者殊途。”范文澜立足其经史学养将《文心》之道推源至自然圣贤之道,并指出不同于空言文道关系的论断,作为统领全书的纲领性概念,对其进行辨析与定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范文澜有理有据地阐释了自身对于“道”体认。对于一个概念的发微往往需要对其中的字词深入考据与辨伪,力求接近概念创造之初的原貌。在《辨骚第五》中,范文澜就刘勰之“辨”为何义进行论述,“按彦和以辨名篇,辨者,辨其与经义之同异,计同于风雅者四事,同异既明,取舍有主,所谓‘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非先有辨别之明,曷足以语此?彦和鉴于齐梁文辞之靡丽,故论文首贵真实,于《离骚》尤谆谆以同异为言。其实屈宋之文,奇华者其表仪,真实者其骨干,学之者遗神取貌,所以有讹体制讥。试读贾生《惜释》枚乘《七发》相如《大人》杨雄《河东》诸篇,当悟昔贤摹拟变化之方矣。”由为何以“辨”名篇继而进入文章结构与所指,连同刘勰论“辨骚”之渊源一同梳理清晰,如此之论颇为精深。对于“风骨”之意的发掘同样体现出范注的“论”体特色。范注曰:“风即文意,骨即文辞,黄先生论之详矣。窃复推明其意曰,此篇所云风情气意,其实一也,而四名之间,又有虚实之分。风虚而气实,风气虚而情意实,可于篇中体会得之。辞之与骨,则辞实而骨虚。辞之端直者谓之辞,而肥辞繁杂亦谓之辞,惟前者始得文骨之称,肥辞不与焉。”黄侃先生在《文心雕龙札记》中对“风”“骨”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入辨析,范文澜在继承其师思想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深入阐释,指出文中论及的风、情、气、意只是有形式上的虚实之分,而没有内涵上的差别。针对文中“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能鉴斯要,可以定文,兹术或违,无务繁杂。”范文澜注释道:“辞必与义相适,若义瘠而辞过繁,则杂乱失统,失统即无骨矣。”并就文章高下标准指出:“风骨并善,固是高文;若不能兼,宁使骨劲,慎勿肌丰;瘠义肥辞,所不取也。故下文云‘并重气之旨’;又云‘鸷集翰林,雉竄文囿’。”《文心》中的文论概念有的十分抽象空灵,论者往往难以从实处着手对其进行解析。范文澜在注释中能够十分巧妙地从虚处借力阐释其内在意蕴。在《隐秀第四十》中,对于何为“隐秀”范文澜注道:“隐秀之于文,犹岚翠之于山,秀句自然得之,不可强而至,隐句亦自然得之,不可摇曳而成。此本文章之妙境,学问至,自能偶遇,非可假力于做作,前人谓谢灵运诗如初日芙蓉,自然可爱,可知秀由自然也。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正是自然之旨。”隐秀之致要自然而得,非强力所谓,而偶遇之成,源于学问功夫。从虚处入手而于实处落地,将此空脱的概念演示得可想可感。
《文心雕龙》
…… 此处隐藏3112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怎么样(推荐3篇)




该篇《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怎么样(推荐3篇)》范文为DOC格式,范文网为全国知名范文网站,下载本文后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网址:https://www.zhsm.net/a/bukd8fz.shtml
上一篇:前言格式范文图片(实用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