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4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2024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体现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和文化风俗等方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中西方文化风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语言差异
1)打招呼
中国人打招呼是基于对外的一种礼貌,而且越是先问候别人,越显得热情、有教养。例如:“吃饭了吗?”“到哪儿去?”“上班呀?”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方式却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
(2)称谓
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在西方,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纵使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但过一会儿就改称名字。
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家庭关系,亲属间称谓语大都能把身份、辈分、亲疏关系表明得一览无余。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强调独立的个性,家庭观念不如我们强烈,因此亲属称谓不如汉语复杂。西方人称“uncle”,可以涵盖我国的“伯伯、叔叔、舅舅”等;“aunt”可以涵盖“婶婶、伯母、姨”等。
在中国,人们很喜欢被称为某某经理、某某总裁,因为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但在西方,人们很少用正式的头衔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士。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来称呼别人。
(3)感谢
中国人用“谢谢”的场合较西方人少,尤其是非常亲近的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不常说“谢谢”。而西方人整天把“Thank you”挂在嘴边。
中国人收到礼物时往往放在一边,看也不看(生怕人家说闲话)。而西方人收到礼物时要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
(4)告别
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文化风俗差异
1、家庭方面。
中国人习惯于几代人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即使子女婚后与父母分开居住,相互之间的联系也很紧密。而在西方,一般是小家庭,子女成年,必须离家自食其力,结婚后一般与父母分开居住。即使儿女与父母同住,彼此之间关系平等,不依赖父母。
2、孝敬父母方面。
中国人认为,在生活上关照、侍奉父母是必须的。西方人虽然也热爱、尊敬、关心父母,但是并不像我们那样,过问父母的饮食起居。他们认为,父母有父母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彼此互相尊重就够了,过多嘘寒问暖,有干涉隐私之嫌。
3、对父母的称呼有差异。
在德国、瑞士等西方国家,孩子可直呼父母的名字。而中国人则认为直呼父母的名字是不礼貌的。我们一向有“子不言父名”之讳。
4、中西对待让座有差异。
中国尊敬老年人的具体表现,是在长辈、老人面前要讲礼让、懂礼貌。体现在公交车上,就是给老年人让座。现今,全国各地的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促进了社会和谐,是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
美国以及欧洲很多国家,乘客自觉排队上车,不拥挤、不抢座、不在公交车上占用残障人士座椅。男士可能会“绅士”一番,让座于年轻女士,但大多数人却不给身旁的老人让座。同时,西方老人在公交车上,也不愿接受别人让座,非但如此,甚至还有老人主动给孩子让座。
5、时间观念存在差异。
西方人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在商业活动中会对自己的日程安排提前做好规划,一旦约定好就按时执行,并且希望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
文化差异
1、对待赞美
我们和西方人在对待赞美的态度上大不相同。别人赞美的时候,尽管内心十分喜悦,但表面上总是表现得不敢苟同,对别人的赞美予以礼貌的否定,以示谦虚:“还不行!”、“马马虎虎吧!”、“那能与你相比啊!”、“过奖了!”等。
而西方人对待赞美的态度可谓是“喜形于色”,总是用“Thank you”来应对别人的赞美。
2、待客和做客
…… 此处隐藏792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024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




该篇《2024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范文为DOC格式,范文网为全国知名范文网站,下载本文后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网址:https://www.zhsm.net/a/27vryjq.shtml
上一篇:2024礼仪常识之接待礼仪
下一篇:2024以色列风俗禁忌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