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网!

2022关于中华传统礼仪

投稿:范文网 收藏 下载文档

简介: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2关于中华传统礼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2022关于中华传统礼仪》。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方面的内容。礼仪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中华传统礼仪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关于中华传统礼仪

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行走之礼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饮食之礼

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

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

入坐之礼

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中华传统礼仪解析

交手礼、叩首礼、鞠躬礼、一拜礼、二拜礼、三拜礼与附手礼。

拱手礼

动作规范: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呈拱手形。当下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视距离远近,可高,但不能低于胸。

应用场合:日常相见礼,送别礼。

注释:以上是日常中经常用到的“文拱”,那么,还有一种是习武之人经常用的“武拱”,(男士)右手握空拳于胸前,左手伸直,放于右手手背,如下图所示:

揖礼

动作规范:行礼时,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推手时,双手缓缓高举齐额(略高过眉心),俯身约60度,起身时,恢复立容。

应用场合:在正式礼仪场合,如祭礼、冠礼等礼仪场合中,对尊长及同族中人行此礼。

注释:

揖礼有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

时揖:拱手向前平伸;

天揖:拱手前伸而稍上举(一般的揖礼);

特揖:是一个一个地作揖;

旅揖:按等级分别作揖;

旁三揖: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

跪拜礼

跪拜礼是东方大礼,分稽首、顿首、空首,称为“正拜”。

稽首礼

动作规范: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

…… 此处隐藏584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022关于中华传统礼仪

2022关于中华传统礼仪。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2022关于中华传统礼仪,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2关于中华传统礼仪文档下载网址链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x格式

该篇《2022关于中华传统礼仪》范文为DOC格式,范文网为全国知名范文网站,下载本文后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网址:https://www.zhsm.net/a/1610w06.shtml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2关于中华传统礼仪

微信扫码分享